集體“叛變”?27國突然一改常態,轉頭對華拋出橄欖枝?果然有蹊蹺
據新京報援引新華社布魯塞爾報道,第十二屆中歐論壇近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本屆論壇以明年中歐建交50周年為契機,探討在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下,如何持續推進中歐關系發展。與會者強調,中歐應該堅持伙伴定位,深化務實合作,共促全球穩定。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蔡潤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中歐是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中歐關系發展得好,不僅造福雙方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
歐盟上個月在其最引人注目的貿易調查中決定將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的關稅提高至45.3%,此舉引起歐洲分裂并引發北京方面的報復。
該關稅于近日生效,旨在反擊所謂的不公平補貼,包括優惠融資和補助以及低于市場價格的土地、電池和原材料。
盡管關稅已經生效,但雙方仍在繼續談判以尋求解決方案,這主要引發了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德國汽車制造商的希望,即貿易爭端可以避免。
中國駐歐盟商會當時表示,對歐盟這一保護主義和武斷的措施深感失望。
貝恩德·朗格表示,歐盟的經濟體系不僅面臨著可能依賴中國的風險,歐盟現處于一個復雜的價值鏈系統中。就中國而言,歐盟只在某些原材料上存在單方面依賴。這也是歐盟尋找更多供應商的原因。但也存在其他風險,例如當一艘運載貨物的船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或者當東盟地區發生洪水時。因此,無法只看到與中國的貿易風險。
對于德國總理朔爾茨堅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貝恩德·朗格認為,朔爾茨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有不同的評估,因為德國制造商在中國有市場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方面此時放出這種口風,體現出想跟中方盡快達成協議的愿望。歐盟內部對于征稅問題存在很大分歧,內部壓力較大。另一方面,中方與歐盟多國積極溝通和對話,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并通過相應貿易措施來曉以利害。霍建國稱,特朗普即將上臺,歐盟很大可能面臨與美國的貿易沖突,歐盟也不愿意在此時與中國徹底鬧翻,變成對抗性矛盾,因此顯示出愿意盡快緩解貿易緊張的愿望。
會上,有記者提問,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最近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和歐盟即將就電動汽車關稅達成涉及最低價格的協議。請問中國商務部是否認同貝恩德·朗格的評論?是否有任何其他的最新消息可以分享?
何亞東表示,妥善處理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是中歐各界的普遍期待。中方希望雙方相向而行,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彼此合理關切,回應中歐各界期待,共同推動磋商取得成果。
蔡潤表示,中歐之間不存在根本的利害沖突,雙方共識遠遠大于分歧。中歐要做伙伴,而不是對手,要加強務實合作,而不是“脫鉤斷鏈”,要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庹堯誨通過視頻連線表示,歐中關系伴隨中國的發展不斷演進。如今,歐中關系已成為歐盟最為重要的對外關系之一。“讓我們抓住歐盟與中國建交50周年的契機,攜手推動歐盟與中國的合作與發展。”
通過這一番波折,咱們不禁感慨,國際關系的復雜程度真是超乎想象。無論是關稅的加征,還是技術的轉讓,背后都在上演著一場場精彩的“智斗”。未來的國際貿易局勢如何演繹,恐怕還是要看各國如何在這場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希望不久的將來,中歐能夠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共同開創一個更加友好、互利的合作局面。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ddcec.cn/post/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