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炸!炸!真主黨火力全開,以色列大樓瞬間化為火海
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一直以來都是中東地區最引人注目的熱點之一。
近日,這一對“冤家”再度上演了一場激烈的火箭彈對決,幾乎讓人屏息凝神。事情是這樣的:根據以色列國防軍的聲明,黎巴嫩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了多達180枚火箭彈,這些攻擊使得以色列北部和中部的多個建筑瞬間化為火海,一些居民也不幸受傷。
1、舊怨新仇:一觸即發的局勢
與此同時,從凌晨開始,黎巴嫩真主黨火力全開,至少進行了42次針對以色列的襲擊行動。其攻擊目標不局限于民用設施,還包括以色列的定居點、炮兵陣地、集結的軍事部隊,以及梅卡瓦坦克等重型武器。
這一系列襲擊的范圍非常廣泛,覆蓋了以色列北部的阿卡、海法、納哈里亞,以及中部的特拉維夫和內坦亞,同時也涉及到黎巴嫩南部的以軍部署區域。
更為詳細的報道顯示,以色列軍方發布了一段視頻,揭露了黎巴嫩真主黨使用的火箭彈發射裝備,并聲稱這些裝備早些時候曾瞄準海法地區進行攻擊。
事實上,這場沖突并不是無來由的。就在黎巴嫩真主黨襲擊之前,以色列空軍對黎巴嫩南部進行了精準打擊,摧毀了100多個目標,其中包括火箭彈發射器、武器儲存設施等。
有消息稱,以色列還成功打死2名黎巴嫩真主黨指揮官。這一系列軍事行動,顯然引發了真主黨的強烈報復。
2、內塔尼亞胡的“硬碰硬”策略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雙方背后的博弈。
黎巴嫩議會議長納比·貝里與美國總統特使阿莫斯·霍克斯坦的會晤,被視作為結束這場沖突的一個希望。雖然美方提出的停火建議受到了一些質疑和修改,但至少這是一個能讓雙方坐下來談判的契機。
然而,直至目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這份協議持懷疑態度。我們知道,內塔尼亞胡素以強硬著稱,他在以色列議會上公開表示,即便停火協議達成,以色列仍然有權利對真主黨采取行動。
此言一出,立馬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畢竟,隨著加沙傷亡人數的增加以及國際社會出面施壓,美國曾多次建議以色列在某些區域采取克制態度,尤其是不要輕易踏入加沙地帶。但內塔尼亞胡對這些建議似乎并不買賬,甚至發起更猛烈的打擊,還將戰線越打越多。
3、炸痛以色列,還給美國送“特別大禮”
值得一提的是,真主黨打出的這“超神一戰”,不光炸痛以色列,還給美國送上一份“特別大禮”——據《以色列時報》的報道,特拉維夫一帶遭遇火箭彈襲擊,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期間,美制“薩德”系統表現不佳,被批評為“睜眼瞎”,甚至無法實現最基本的攔截功能。
作為備受期待的防御體系,“薩德”已經不止一次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讓不少軍事觀察家感到失望。
美軍前情報官員約翰·柯比也承認,“薩德”系統確實存在一些技術短板,尤其是在面對同時出現的多個攻擊目標和低空飛行導彈時,難以作出令人滿意的反應。
總的來說,正如約旦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阿里·穆罕默德指出:“軍事手段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答案,只有通過談判對話,才能實現地區的持久和平?!边@種觀點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ddcec.cn/post/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