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檢測行業怎么樣?
中檢重慶計量測試怎么樣?
中檢(重慶)計量測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02-27,法定代表人為曾可,注冊資本為1100萬元人民幣,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9150010533155506XQ。企業地址位于重慶市江北區港安二路2號1幢2-1,所屬行業為商務服務業,經營范圍包含:計量技術開發;計量器具校準、檢測、研發、銷售;計量咨詢;社會委托的商品檢驗、鑒定、測試業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中檢(重慶)計量測試服務有限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態為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中計計量檢測有限公司怎么樣?
還可以。中計計量檢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1日,注冊地位于成都市成華區建和路6號附19號1層,法定代表人為李林。經營范圍包括(以下范圍不含前置許可項目,后置許可項目憑許可證或審批文件經營)質檢技術服務;技術推廣服務;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中計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做計量檢測有前途嗎?
個人覺得計量檢測有前途。從事計量檢測,無非是從事法制計量或者計量校準。
1、法制計量:從秦始皇時便統一度量衡,度量衡指的就是計量。從我國歷史看,從事法制計量的都是政府官員;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法制計量一直很重視,從事計量檢測人員按照公務員進行管理,待遇很高。下一步事業單位改革,從事法制計量工作的,會是一類事業單位人員,甚至成為公務員。
2、計量校準。計量檢測中,法制計量肯定和校準分開,校準走市場化是不可避免的。計量校準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它對校準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另外,它投入少,產出多,在一個適應市場需求,滿足顧客需要的計量校準公司的收入將來時會不錯的。 個人覺得,趁著現在計量檢測沒有分開,從事計量檢測人員應積極取得計量師證,并考取多項計量檢定項目,調研好市場,和企業處理好關系,一旦計量檢定和校準分開,會有好選擇的。
計量檢測員學起來難嗎?
質量檢測員學起來難吧?其實有些東西難不難的?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興趣?
如果你非常有興趣的話,你覺得這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那你就覺得這個東西一點都不難,你在用心學的話,那是非常簡單的,如果你對這東西非常不感興趣的話,我覺得你會學習非常的難
計量質檢院是干什么的?
計量質檢院是負責研究建立、維護和改造及使用國家計量基準、重慶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是開展全市計量標準器具和工作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及檢測工作;是進行計量科學研究和計量技術基礎建設;是開展計量司法鑒定和科研項目鑒定檢測。
校準檢定工作怎么樣?
謝謝邀請。校準檢定是我們系統兄弟單位的業務,我來簡單回答下。
首先,準確講,我對校準檢定工作不是很了解。當然,我也參不透題主這個問題具體問的是這個工作的前途還是這個工作的“錢途”,哈哈,開了個小玩笑。其實,對于工作來講,我們需要“錢途”,更需要前途。有人說,前途和“錢途”應該是相互統一的。但有的時候,某些工作,在某些特定環境下,這兩個特性卻是截然相反,甚至矛盾的。
我認為校準檢定就是這么一個工作。
校準檢定,通常是兩個概念。通俗講,校準是評定測量裝置的誤差,確保量值準確,是一種技術活動,不具有強制性。而檢定,是對計量特性進行強制性的全面評定,一般具有強制性,屬法制計量管理范疇。
或許說的太過術語化了,簡單說,校準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一種市場行為;而檢定,一般是國家強制行為。校準的計量器具通常是國家強制目錄外的,收費也可以是市場定價,委托與被委托,都是自愿行為;而檢定,一般是國家強制目錄,強制收費(當然現在已經免費了)。
當前,國內絕大多數的校準檢定業務基本掌握在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下屬計量檢測院(所),自從強制檢定改革免費后,這些體質內院所的業務受到極大的沖擊。而另一方面,以外資機構如TUV,SGS,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如華測檢測,廣電計量等機構大量發展,無論在業務規模,還是市場口碑上都一日千里,未來不可估量。
但是,處在事業單位改革,檢驗檢測改革的風口浪尖上,其實我認為“檢驗檢測”,“校準檢定”本質是公益和市場的矛盾。一方面,保證量值傳遞的準確性是一種公益性技術強制行為,按照目前的理念,公益是不能收費的。另一方面,校準等業務是市場行為,按照目前的改革方向,計量檢測院所作為事業單位是不能開展市場業務的。
這就造成了一個矛盾。如果只開展檢定業務,那么計量院所將沒有收入來源,一切經費都要靠政府財政撥款,可想而知,內部人員的收入與之前想比,肯定會有較大的落差。而作為一個技術機構,如果沒有薪資上的激勵,那么人員積極性將得不到提高,這個機構的業務與技術也將停滯不前,所謂“混吃等死”,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檢定業務與校準業務同時開展,那么違背目前事業單位改革方向,大多數人也會盯著收入高的業務去做,造成公益性有所偏頗,同時也偏離了公益的理念。
當然,本身作為企業的外資或者民營機構,相信大部分都是以業績業務為導向,他們口中的公益相信很難放到第一位,畢竟企業是需要盈利的。
因此,校準檢定,這個工作不能做大做強,做大做強了,就是盈利,違背了公益的方向。這個工作也不能純公益,一旦純公益了,技術機構也就不是真正的“技術機構”了。也許,這類機構的發展方向是學習國外,向財團或基金理事會掌控的非盈利機構靠攏吧。
那么,如果題主想進入這行的,這行在未來絕對是一個全新的,高質量的領域,不過現階段,當前國情下,也許大概這就是個“賣報告”的普通服務行業吧。
最后,中國有句古話,叫“否極泰來,置之死地而后生”,希望這行發展越來越好。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ddcec.cn/post/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