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基金發布2025年投資策略
近日,摩根士丹利基金舉辦了2025年度投資策略會,其固定收益、主動權益、量化權益以及多資產等投資團隊圍繞宏觀經濟、A股、債券市場,以及人工智能、資源品、量化投資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為投資者提供多元視角的投資參考。
債市布局:趨勢仍在,迎接波動率提高
摩根士丹利基金固定收益投資團隊認為,經濟層面,地方財政的壓力根本在于收入的下滑和人口結構變化導致的剛性支出增加,疊加地產過快進入下行周期,對2025年經濟最直接的拉動或在于化債之外的財政刺激。在一定的假設下,預計消費刺激能夠對沖出口下降對GDP的影響,但是持續性相對有限,預計政策會傾向股市等有財富效應的領域,以增加消費的持續性。
政策層面,預計政策仍以穩為導向:中央政府或將進一步加杠桿,且或更側重財富效應和消費刺激,貨幣政策在底線基礎上維持寬松,同時貨幣在總體穩住的情形下進行適度貶值,另外仍將謹慎防范利率快速下行產生金融風險等,總體而言政策思路實質上仍延續以穩為主。
策略方面,摩根士丹利基金固定收益投資團隊預計2025年債市趨勢仍在,但波動的權重或將明顯上升,盡管勝率尚可,但賠率不高,應更好地把握節奏。與MLF比,當前十年期國債透支了一定的降息預期,但長期來看仍有下行空間,應耐心等待貨幣政策兌現。信用債方面,目前信用利差和地方債利差較高,仍有相對配置價值。另外,低價轉債和紅利資產也值得關注,可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低息信用債的替代,滿足“固收+”配置需求。
在圓桌環節,大摩安盈穩固六個月持有債券基金經理吳慧文補充道,貨幣政策的提前量預計適度寬松在上半年有望持續兌現,資金面會較為友好,但是匯率方面壓力可能會導致資金波動加大,從全年來看,經濟如果沒有明顯的修復,可能整體寬松的資金面會延續。債市供求方面,從往年來看,一般的供給節奏在一二三四季度的分布是4:3:2:1,上半年的供給壓力相對較大。但是從今年目前的情況來看,春節前的供給整體低于預期,后期的供給壓力預計會逐步釋放,屆時也會有央行買短債的流動性投放的配合,進一步影響市場定價。
A股投資:看好AI、高股息、產業升級與出海方向
展望A股市場,摩根士丹利基金主動權益投資團隊表示,2025年宏觀經濟在政策推動下或保持平穩增長,貨幣政策由穩健轉向適度寬松,同時A股盈利有望改善,因此A股市場有估值擴張的投資機會,人工智能、高股息、產業升級與出海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人工智能方面,過去一年國內科技公司在迅速追趕海外AI巨頭,部分大模型的能力已經可以對標海外,AI技術的快速迭代、相關成本的持續下降,為AI應用的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AI模型與終端產品開始出現深度融合,應用場景快速滲透,2025年有望成為AI應用爆發元年。
利率下行期高股息仍有配置價值。高股息板塊過去兩年表現優秀,未來依然具備很強的邏輯支撐。一方面央行加大貨幣寬松,預計降息幅度會提升,但是內需持續改善還難以立竿見影,這意味著很多行業的資金回報率不會很高,資產荒的格局不變,絕對收益資金如險資、私募、產業資本還有很大的配置動力。另一方面,人口、地產等均是長周期問題,下行周期可能還會延續數年之久,長端利率預計易下難上,高股息板塊的吸引力依然很強。
產業升級與出海方向也值得重點關注。海外不少發達經濟體的制造業發展歷程值得借鑒,通常是其國內產業完成升級后開始出海搶占市場,其中產業升級是基礎,出海反哺國內產業。中國有較大市場空間的新興產業出海包括新能源車、機器人等,以及產業鏈龍頭出海,如汽車零部件、電子產業鏈等。在全球產業鏈再布局背景下,供應鏈出海機遇廣闊,相關企業有望在積累當地生產、運營經驗后,進一步拓展客戶范圍。
熱點聚焦:人工智能、資源品及量化投資機會
在圓桌環節,摩根士丹利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2024年度業績排名第一的大摩數字經濟混合的基金經理雷志勇分享了關于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展望。他表示,從摩根士丹利基金科技研究團隊的跟蹤比較來看,在橫向比較的所有行業里面,預計人工智能依然是2025年增長最迅猛的細分方向之一,算力及相關配套、AI應用端在2025年都會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算力方面,從對海外科技巨頭以及國內互聯網巨頭的觀察來看,他們對算力需求的強勁度并沒有減弱。預計算力行業在2025年會在計算的定制、數據中心電力的解決等方面出現創新,并且帶來投資機會。AI應用端側,雷志勇認為,2025年海外尤其是美國或許會出現很多相關應用,同時由于A股的相關上市公司在AI應用端側具有強大的產業鏈能力,這些端側應用的爆發也會帶動A股相關子板塊的估值提升。
展望2025年資源板塊的投資機會,大摩資源優選混合基金經理沈菁表示,從供需關系的定價邏輯出發,銅鋁需求整體有望維持增長,同時供給約束依然較強,因此相對看好鋁、銅等工業金屬,其次是黃金等貴金屬,預計原油和煤炭等能源價格將整體偏弱。
以鋁為例,沈菁認為,從供給端看,目前國內電解鋁產能利用率已處于天花板高位運行狀態,2025年鋁的供給剛性約束依舊偏緊。需求端來看,盡管市場擔憂國內地產的拖累會壓制電解鋁需求,但根據摩根士丹利基金研究團隊的測算,目前地產在鋁的整體需求占比已下降至20%左右,且未來或將進一步降低;另一方面,交通、電力電子等領域對鋁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長,將對需求增量構成較強支撐。此外,預計2025年鋁產業鏈的利潤將向供給約束的電解鋁環節轉移,這將有助改善電解鋁敞口較多的鋁企的盈利情況。
針對指數增強型產品愈發受到市場追捧的現象,摩根士丹利基金數量化投資部總監余斌也從其實踐經驗出發分享了心得。數據顯示,由他管理的大摩深證300指數增強在過去五年中均實現了年度正超額收益,月度超額收益勝率約為70%。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的收益幾乎不依賴新股申購收益,展現了其策略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余斌將其指數增強策略的有效性歸因于三大方面:一是策略定位于較低跟蹤誤差約束下的高信息比率,實現穩健的長期超額收益表現;二是堅持基本面量化框架,跟蹤長期有效的基本面因子,實現較低的策略交易換手;三是使用自研的風險模型實施更加精準的風險和收益的優化條件,盡可能實現風險分散,實現Alpha來源的多樣性。他表示,指數增強策略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將進一步優化和增強現有策略,計劃布局更多的產品。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ddcec.cn/post/3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