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百萬億消費紅利 跨境支付新春出海“捕撈”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實施鈔匯同價、對所有幣種免收鈔匯轉換價差、信用卡境外交易滿額返現、從換外幣到線上預約取現再到協助辦理簽證等一站式服務……春節臨近,為抓住假期消費紅利,便利消費者跨境支付的“大招”不斷。
跨境清算公司數據顯示,2024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累計處理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金額175萬億元,同比增長43%。
展望2025年,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認為,隨著留學、旅游、勞務輸出等人員跨國流動的日益頻繁,小額跨境匯款需求持續增長,跨境零售支付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布局港澳游掀熱潮
自2024年以來,赴香港、澳門旅游成為眾多消費者的首選。
2025年1月6日,中國旅行社協會聯合途牛旅游網發布的《2025春節旅游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港澳游熱度迎來爆發式增長,相關團隊定制游、跟團游及自由行產品預訂尤為火爆。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4年12月1日以來,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共簽發赴香港旅游“一簽多行”簽注29.9萬件次;2025年1月1日以來,簽發赴澳門旅游“一周一行”簽注5.9萬件次,簽發赴澳門旅游“一簽多行”簽注6000余件次。
隨著赴港澳客流不斷增多,相關跨境支付產品也加快布局步伐。例如,從產品供給、服務流程、科技系統、權益體系、硬件設施等方面,提供雙向跨境金融服務;進一步提升內地游客在澳門的支付和旅行消費體驗;推出港澳權益專區,進一步助力粵港澳消費融合等。
內地與港澳互聯互通是跨境支付的重要風向。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亞洲金融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也提到了提高內地與港澳跨境支付便利性的重要性。“近期,人民銀行正與香港金管局、兩地證監會密切溝通,將從完善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優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高支付結算便利三個方面推出有關政策舉措。在提高支付結算便利方面,要加快推動快速支付系統跨境互聯互通,推動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互通,支持兩地居民實時辦理跨境匯款,為兩地經貿活動與人員往來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務,進一步擴大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戶業務參與銀行范圍。”潘功勝表示。
針對熱門出境游目的地,金融機構可以從線上和線下兩端同時發力。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線上方面,金融機構可以借助移動端、PC端渠道鋪設好跨境金融服務專區,梳理常見功能并將相關內容融入用戶成長體系或積分權益體系,不斷優化使用流程,為用戶提供更多使用便利;線下方面,可考慮圍繞游客高頻旅游動線在機場、酒店、景點、商圈等開展場景合作,將品牌曝光與游客消費需求充分結合以接住流量。”
傳統支付挖潛出境游場景
攜程近期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熱門出境游目的地線路銷售火爆。作為跨境支付的便捷工具,信用卡再次找到突破點,積極布局出境游市場。
一方面,活動力度更大。如持續開展返現活動,推出境外商戶消費優惠、無須手續費等活動吸引用戶。
另一方面,覆蓋范圍更廣。活動不僅包括中國港澳地區,還有東南亞、日韓、澳新、歐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個別活動權益優惠由亞洲擴展至全球。
此外,不僅局限于刷卡優惠、消費返現等活動,信用卡正在不斷覆蓋用戶旅游出行的整個周期。例如,用戶出行前辦理簽證、購買機票、預訂酒店和景點門票等,贈送境外旅行保險券等。
蘇筱芮表示,信用卡行業發展從過去“跑馬圈地”的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開拓境外支付方面,一方面需要洞察游客跨境需求,挖掘跨境出游存在的難點、堵點,從全局出發去審視游客消費的全流程,從中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積累跨境金融場景,鏈接更多跨境金融生態參與主體,同時結合用戶需求,以“卡片+信用卡手機應用+場景+權益”為錨,打造跨境用卡一體化服務體系。
此外,近期多家國有大型銀行宣布優化升級外幣鈔匯服務。如農業銀行(601288.SH)表示,自2024年12月13日起,優化升級個人外幣鈔匯服務:一是實施鈔匯同價;二是對所有幣種免收鈔匯轉換價差。
業內分析認為,此舉可以提高兌換效率,降低個人辦理外匯業務的成本,有助于提升個人出國留學、旅游等體驗。
解鎖更多新玩法
除了傳統信用卡、轉賬匯款等支付形式,近年來,二維碼支付、NFC支付、聲波支付、指紋支付、刷臉支付、數字人民幣可視硬錢包等新型支付工具競相登場,發力跨境支付市場。
回顧2024年,奈百勒深圳研究院方面分析認為,跨境支付的趨勢不僅體現在支付方式的多元化、技術創新與應用,以及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升等方面,還特別表現在非接觸式支付、數字貨幣支付和A2A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發展上。
楊濤分析認為,新型支付工具如移動支付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普及,極大地改變了跨境零售支付的格局。各類科技巨頭也紛紛入局,為跨境零售支付帶來創新的解決方案,支付的復雜性和各方溝通成本大幅降低,交易記錄的透明度與不可篡改性不斷提高。加之我國“走出去”與“引進來”雙向開放程度不斷提升,預計2025年跨境零售支付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就創新趨勢而言,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金融機構可以與支付平臺合作,推出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方便消費者在境外使用移動支付。通過構建虛擬IP增加用戶互動體驗,如平安銀行信用卡的‘安可’,可以全程陪伴出游消費者,推薦熱門景點、分享打卡攻略,并在線上線下帶來更多創意互動。與旅游頭部企業合作,為旅游客群提供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旅程一站式服務,將金融服務無縫銜接到旅游的非金融場景中。還可以與VISA、萬事達和美國運通等卡組織合作,不斷擴展及豐富卡產品線,深耕信用卡的場景化、差異化和特色化服務,覆蓋更多新消費形態下的客群。”
“此外,專注特定市場或客戶群體也是一種差異化思路。例如,廈門銀行依托臺資股東背景和區位優勢,專注于對臺金融業務,推出‘資金大三通’服務體系,創新打造在臺旅游全產業鏈服務平臺。哈爾濱銀行加強與俄羅斯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出對俄金融專項服務,包括跨境匯款、貿易融資等。”柏文喜表示。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ddcec.cn/post/3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