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試點覆蓋1.8億人,今年加快建立長護險制度
原標題:國家醫保局答一財:試點覆蓋1.8億人,今年加快建立長護險制度
今年我國將加快建立中國特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17日,國家醫保局召開醫保部門“保障人民健康 賦能經濟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司長樊衛東回答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下稱“長護險”)試點8年來覆蓋1.8億人,國家醫保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切實減輕失能人員護理服務費用負擔。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決策部署,是民生領域補短板的重要制度安排。2016年國家啟動制度試點,2020年穩妥有序擴大至49個城市。
樊衛東表示,這項制度不僅有效破解了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難題,減輕了家庭經濟和事務負擔,還通過集聚資金規模效應、發揮制度平臺作用,拓寬就業渠道、創造就業崗位,帶動養老服務業和健康產業快速發展。
截至目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1.8億人,累計260余萬失能參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約30萬個,拉動相關產業社會資本投入約600億元。
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總體謀劃中國特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頂層設計和建設方案,2025年,加快建立中國特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鼓勵支持商保機構開發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
老年人是長期失能風險的高發群體,發達國家的數據表明,老年人的長期失能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大幅增加。隨著我國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加速和高齡化人口的增加,“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從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看,全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已經達到了3580萬人,90歲及以上超高齡老人接近460萬人。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表示,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能夠緩解人口老齡化和失能風險給家庭帶來的重壓問題,呼吁長護險盡快全面落地,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樊衛東表示,國家醫保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以建立獨立險種、制度覆蓋全民、政策規范統一、契合我國國情為目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國家醫保局在強化制度頂層設計的同時,建立健全17項核心政策和管理運行機制,確保制度全面覆蓋、落地實施時,失能群眾能夠及時兌現待遇、享受服務。目前,已印發13項政策措施。同時,國家醫保局還指導現有試點城市規范統一,縮小地區間制度差異,為下一步全面建制打下基礎。
樊衛東表示,研究探索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和社會力量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機制,激發市場活力與社會創造力,鼓勵研發和應用數字化、智能化長期護理服務產品,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鮮活動力,推動長期護理保險更高質量發展,讓失能群眾獲得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服務。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國家醫保局首次在全國醫保工作會議上提出鼓勵支持商保機構開發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這釋放出我國要建立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信號。
“政策性長護險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建立商業普惠性長護險將有助于提高失能人員的保障水平,現在一些地區的惠民保已經把護理的服務納入進去,未來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做成單獨的長護險普惠產品或是與醫保普惠型產品進行對接都是可行的路徑。”朱銘來說。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ddcec.cn/post/3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