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快刀斬亂麻!深夜出兵邊境,與以軍來了個“里應外合”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在中東戰場上,這句話再一次被驗證。敘利亞反對派上臺后,以色列趁虛而入,在即將展開大亂斗的背景下,敘利亞和以色列,竟然又“把酒言歡”聯手合作了?
1、敘利亞內戰,加劇中東武裝混亂
據美媒消息,敘利亞的新政權在朱拉尼的領導下,正試圖改寫以往與黎巴嫩真主黨的關系,徹底封鎖針對他們的伊朗援助通道。而這一戰略調整,可能會對中東的地緣政治版圖產生深遠影響。
這些年來,真主黨借助敘利亞老阿薩德政府的支持,他們在與以色列的對抗中獲得了強大的立足點。九十年代后,隨著伊朗的積極介入,黎巴嫩真主黨的武裝和財政支持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特別是2000年以來,伊朗每年的10億美元巨資投入,使得真主黨在武器裝備上甚至超越了一些地區國家的正規軍。
然而,多年的沉疴與復雜的區域安全形勢也使得這一組織與其支持者面臨新的挑戰。敘利亞內戰催生了更多動態不定的因素,8萬伊朗系武裝涌入敘利亞,對區域平衡產生了劇烈沖擊。而在阿克薩大洪水行動之后,黎巴嫩真主黨面對的不僅僅是表面的軍事勝利,而是更加隱蔽而深遠的戰略孤立和資源枯竭的風險。
2、朱拉尼快刀斬亂麻,深夜出兵邊境
隨著巴沙爾政權的瓦解,朱拉尼執掌下的敘利亞新政府邁出了令世界驚愕的第一步—與黎巴嫩政府接洽,要求聯合打擊橫跨兩國的武器走私活動。這一決定,顯然直指黎巴嫩真主黨背后的供給生命線—從敘利亞到黎巴嫩的武器運輸線路。
通過這種果斷的策略調整,朱拉尼不僅切斷了來自伊朗的物資流動,也順勢迎合了西方國家的期待和壓力,為自身政權的國際認同贏得空間。而這背后深層次的動機,不僅僅是區域內勢力的制衡,更有可能是在中東復雜博弈中獲得更大利益份額的長遠考量。
以色列得知敘利亞政策轉向后,迅速在深夜以空襲等手段打擊敘利亞與黎巴嫩交界的關鍵武器走私口岸。赫爾梅爾、代爾扎赫拉尼等地成為攻擊的重點,以色列通過精確打擊消耗黎巴嫩真主黨的戰斗力和士氣。
更為狡黠的是,以色列利用朱拉尼的政策調整以強化自身防御與戰略擴展的同時,也投機性地重新進入黎巴嫩南部和加沙等關鍵地區,若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以色列或將在這場沖突中,迎來一場“大豐收”。
3、真主黨身處困境,但并非困獸猶斗
然而,這種新的區域動態并非一帆風順。在敘利亞和黎巴嫩邊境地區,雙方的激烈摩擦已成為常態。庫塞爾等地頻繁爆發小規模沖突,敘利亞新政府軍在對抗黎巴嫩真主黨的過程中,甚至付出了人員損失的代價。
那么,黎巴嫩真主黨的處境是否真的如表面上的困境一般?他們數十年來在山區構建的龐大防御體系,是否真的能抵御未來不受任何物資補給的狀況?
從現實情況來看,真主黨地下的網絡防御組織仍然具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以色列想與敘利亞“里應外合”搞突襲,其實沒有那么容易,“抵抗陣線”雖然不是銅墻鐵壁,也仍然能給以色列帶來不小的阻力。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ddcec.cn/post/3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