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9小時激戰,美軍紅海遭滑鐵盧,同一天,伊朗“導彈城”亮劍
近期,世界各地的軍事動向讓人目不暇接,而也門胡塞組織的“驚天一擊”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2025年1月11日,這個非國家武裝力量通過巡航導彈和爆炸性無人機對美國“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發動了長達9小時的持續襲擊。這場在紅海北部進行的戰斗,令人不禁懷疑美軍的戰斗力是否在退化。
想象一下,一個被公認為全球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卻與一個非國家武裝力量激戰9小時后不得不撤退,這不僅是對美軍顏面的重大打擊,更是對其全球影響力的巨大挑戰。
也門胡塞組織之所以能夠出此壯舉,與其在中東地區的韌性密切相關。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該組織在七條戰線中對以色列構成了持續壓力,并且從未被成功壓制。
這里我們需要詳述一下“哈里·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的組成:其核心是一艘可以容納多個航空中隊的超級航母,包括F/A-18黃蜂戰斗攻擊機和EA-6B徘徊者電子作戰機等。
再加上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以及負責水下安全的攻擊型核潛艇,這個戰斗群總共擁有約6500名官兵。然而,這樣一支龐大的現代海上力量,卻在面對胡塞組織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胡塞組織此次襲擊的背景是對英美聯軍的“清繳行動”的報復。所謂“清繳”,其實是1月9日英美聯軍針對也門胡塞組織的軍事基地進行的一系列空襲,瞄準地下武器儲存設施和導彈發射平臺。
緊隨其后的是以色列1月10日對也門的民用設施——包括希扎茲發電站和港口——展開的打擊,以此為由稱這些設施已經被軍事化。然而,這些行動并未能如愿遏制住胡塞武裝的反撲行動。
胡塞組織這次主動出擊,除了報復之外,還是為了聲援在加沙地帶抵抗的巴勒斯坦人,仿佛是在戰略上實踐中國傳統兵法中的“圍魏救趙”之計。事實證明,這種策略短時間內取得了效果,也許這是對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打擊的一個強有力回應。
這種層出不窮的沖突動態無疑在激發其他地區勢力的活躍,包括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睡獅”的伊朗。就在胡塞襲擊發生的同一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對美國發出了警告,提醒其不要誤判形勢,因為伊朗已做好與敵方進行持久戰的準備。伊朗隨后甚至公開展示了一處“新的地下導彈設施”,以此顯示其戰略能力的加強。
這座所謂的“導彈城”展示了伊朗在關鍵戰略資產上的進展,讓人不禁猜測,伊朗是否會借此機會進一步擴大其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影響力?盡管此前伊朗在實施對以色列的導彈襲擊后未能繼續保持高壓態勢,但此次展示無疑表明它還藏有后手。
對于伊朗來說,美國和以色列的軍事存在并不可怕,真正的挑戰可能來自于內部,尤其是在政權內部仍然有人對美以抱有幻想,沒有實現真正的團結。現任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在國際關系上的一些過于樂觀的期望,很可能會像泡沫般破滅。
然而,就在此背景下,伊朗“導彈城”一部分的公開展示或許預示著某種戰略轉機。也門胡塞組織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展現出的堅韌不拔、不畏強敵的精神,其本身就是一種警示。當美國與以色列不能給予毀滅性打擊時,其實也是凸顯出這些非國家武裝力量的頑強生命力。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ddcec.cn/post/33803.html